欢迎您的到来,我们专注于分享物业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最新动态。如果您对物业服务质量兴业策略,物业管理制度、行业法规等话题感兴趣,欢迎您关注我。在这里,我们将一起探索和学习,共同推动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。期待您的加入!
似乎这几年,“取消物业”的呼声越来越高,成了一些人挂在嘴边的口号。
不少人把物业当成“小区乱象”的罪魁祸首——服务不到位、收费不透明、管理不规范,仿佛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物业。甚至有些媒体报道,某某小区业主自治之后,物业费降了、环境好了,年底还能分红,让人听了不免心动。
我们并不否认,确实有一部分物业公司管理粗暴、只顾赚钱,忽视业主的真实感受。现实中,物业和业主之间的摩擦、纠纷甚至冲突,也的确时有发生。但如果我们冷静下来,不被情绪带偏,或许能看到:“取消物业”这场声音狂欢的背后,其实还隐藏着更复杂的一面——那就是人性的暗面。
一旦失去了物业这个“缓冲带”,小区里人与人之间那些微妙的矛盾、自私的行为、难以调和的冲突,反而可能更加赤裸裸地浮现出来。
01
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情节:
一家人刚装修好新房,却发现对门邻居换了一扇更高的大门,门楣微微高过自家门口。就因为这“一点点高度”,心里顿时不舒服,认定这是“压人一头”,甚至扯上“风水运势”,非要对方换门。
其实只要没破坏墙体、不影响安全,门的高低本没有硬性规定。但人有时候就是如此,信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,就开始较真,甚至演变成邻里之间的“门面战争”。而这个时候,物业往往被拉进来做“裁判”。
裁判没判你赢?一句“这物业费我不交了”仿佛成了尚方宝剑,理直气壮。
又比如,凌晨加班回到家,发现自己的车位被别人占了。第一反应不是联系对方车主,而是打电话骂物业;半夜听到楼上有滴水声,觉得是噪音扰民,也要找物业投诉;快递放在门口几小时忘了拿,结果丢了或损坏,还是怪物业没看好;甚至电梯里有异味、垃圾站味道太重,都成了拒交物业费的理由。
更极端的是,有人连续几年不交物业费,却仍然要求物业按时清扫楼道、维护治安、处理报修——仿佛物业是免费服务的公益组织。
这些行为背后,其实是一种“精致的利己主义”在作祟。
人性的本质是趋利避害兴业策略,这并没有错。但当每个人都只想享受服务、不愿承担成本,只想别人满足自己、却不愿遵守规则时,冲突就不可避免。
物业,从本质上来说,是一个为集体利益而存在的服务方和协调者。它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,因为业主之间的利益本身就有冲突。而越是众口难调,物业越容易变成“背锅侠”。
于是,当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,“取消物业”就成了一个看似痛快的解决方案。
但我们往往忽略了:一个小区里,虽然大多数业主是通情达理的,可偏偏就是那少数人,一次次地滥用投诉、拒绝缴费、带头抵制,最终拖垮整个小区的管理秩序。
一粒老鼠屎,真的可以坏了一锅粥。
02
《齐鲁晚报》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个真实案例:
山东德州有一个老小区,最早是单位宿舍,由单位负责物业管理,居民不用交钱。后来单位撤出,小区陷入无人管理的状态。
没多久,问题接踵而至:化粪池堵塞、污水横流;一到下雨天,脏水遍地,居民出入都困难。于是很多人开始呼吁:“赶紧引进物业吧!这样下去怎么住?”
但事实上,这家小区不是没有过机会。
早在2017年,单位在撤出之前就引进了第一家物业公司。但因为居民长期以来习惯了“免费服务”,突然要交钱,很多人不接受。收不上费,物业只能撤场。
2019年,政府出资对小区进行了改造,居民没掏一分钱。改造完成后,社区再次尝试引入物业,却又因为部分居民不断投诉、抵制,物业无法正常开展工作。
最后,社区只好自己掏钱请人做保洁、清运垃圾,三年花了三万多——可还是有人不满意。
你看兴业策略,人性有时候就是这么矛盾:
·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,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;· 一方面渴望有人管理,另一方面又不愿付出相应成本;· 一边抱怨环境差,一边又不肯付钱请人打扫。
有些老人打麻将输掉几百块不心疼,但让ta交一年500块的物业费却像割肉;有些人一边骂物业“只收钱不办事”,一边连垃圾都不愿意分类投放。
说到底,我们批判物业的同时,是否也能反思自己:“我是不是也在放任自己的私心?我是不是也对他人缺乏理解?”
综合来看,“取消物业”呼声背后,其实折射出四种人性的暗面:
一是过高的期待。付着每月一两块的物业费,却希望享受五星级酒店般的服务,这本身就不现实。
二是以攻击物业为乐。有些人不敢招惹真正的强者,却习惯拿保安、保洁、物业前台这些基层工作者出气,从中获得莫名其妙的优越感。
三是缺乏自省,永远指责别人。违建阳光房的觉得物业管太宽,高空抛物的觉得自己只是“不小心”,遛狗不牵绳的说“我家狗不咬人”……出了问题,第一反应都是“物业没做好”,而不是“我有没有错”。
四是强烈的利益占有欲。有些人之所以喊着取消物业、推行自治,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小区更好,而是想自己接手牟利——只不过换了个名义,本质上还是“收费管理”的那套。
就像一句老话说的:“狼失去了牙齿,也不会失去本性。”人性的自私若没有约束,再好的小区也难以安宁。
03
有人说:“买房前看地段,买房后看物业。”一句话道出了物业管理的重要性。
我们不必神化物业,但也不能妖魔化它。更理性的态度是:把它看作一个需要不断优化和磨合的服务机制。
那么,如何让物业与业主之间形成良性互动?我觉得可以从这些方面尝试:
第一,物业费收支透明化。定期公示钱用在哪里、做了什么,让业主明明白白消费,减少猜疑和误解。
第二,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。比如定期开展业主代表会议、物业开放日,让业主的诉求有地方说,也让物业的解释有人听。
第三,物业服务也要不断升级。不能几十年如一日只管扫地看门,而应根据业主需求的变化,提供更细致、更现代的服务——比如智能停车、老年关怀、儿童活动等。
说到底,一个好的小区环境,离不开专业的物业,也离不开高素质的业主。只有双方都带着善意和理性去沟通、去配合,才能避免陷入“弱者互害”的循环。
真正成熟的社会关系,不是谁压倒谁,而是彼此尊重、达成共识。
很多时候,我们抱怨外界不够好,其实是因为我们自己也不愿做出那一点点的改变与让步。
物业也好,业主也罢,本质上是共生关系。我们需要的是改进它,而不是废除它。
因为一旦没有了物业,我们要直面的,可能就不是门的高低、车的占位、垃圾的堆放这些小事——而是人性中最不经约束的那一面。
而这,往往比物业管理不善更难对付。
(本文案例来源于公开报道,观点仅供参考。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!)
如果你认同本文观点,请点赞、在看、转发!
只有更多人关注,小区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!
关注我,了解更多的物业管理方面的知识!
炒股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