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诉你一个坏消息:房产新政时代佳禾资本,大城市60%家庭,今后不用买商品房了
任何一个房产新政策,对不同的人都是有喜有忧的。
比如最近,时隔25年,我们的房地产行业,又开启了全新的双轨制时代。
即:将保障房与商品房紧密结合,重塑房地产发展新格局。
这一变革将给无数家庭的居住梦想带来新的希望,但也同时给部分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。
.01
什么是住房的双轨制?
所谓的住房双轨制,其实就是保障性住房,和商品房两条轨道并行发展。
保障房主要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难题,让他们实现住有所居。
商品房则面向更高居住品质要求的群体以及投资需求群体,其供需和价格由市场机制来调节。
如果要用一句话来简单描述,那就是——有钱人买商品房,穷人买保障房!
这个模式最早来自新加坡。早在1960年,他们就开始大规模建设“组屋”,让老百姓住得上便宜房子。
数据显示,新加坡有超过80%的人都住在政府组屋里,这种房子价格只有商品房的30%左右,而且周边学校、医院、商场配套都一应俱全。
但是要申请组屋,也不是谁说可以,前提条件是你必须是新加坡公民,而且家庭收入还不能超过一定的标准,否则申请资格都没有。
此外,申请组屋还得通过抽签或者轮候的方式获得购买资格,这个过程每一个程序都是公开透明的,这样就能保证公平性。
而从近年来上面的定调来看,我们未来也将走这种模式。
.02
我们为啥要推行双轨制?
1. 促进公平佳禾资本
多年来的快速发展,不同地区的发展并不均衡,在大城市,房价高企,很多中低收入即使努力一辈子,也够不到商品房的首付门槛。
采取双轨制的话,保障房政策就可以精准帮扶这一群体,让他们在城市安家,分享发展红利,社会也更稳定。
2. 稳定房地产市场
过去我们的房子只有商品房主导,单一的模式就很容易催生房产泡沫,一旦泡沫膨胀,市场遇冷,就会加速房价下行,库存压力骤增,对经济也会造成巨大的冲击。
现在加入保障房,就可以分流购房需求,一来避免房价过快上涨,二来也降低了金融风险。
3. 适应城市化和人口变化
城镇化加速进程,大城市的人口不断流入,刚性需求越发旺盛,这种情况下,保障房就可以帮助年轻人、新市民过渡性居住,而有条件改善的家庭也能继续买商品房,适配不同人生阶段的居住诉求。
届时,像新加坡一样,保障房将成为解决大城市新居民的居住问题的最优解。
.03
未来中国大城市保障房展望
住建部明确,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国计划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870万套,多地已超额完成阶段性目标。
以上海为例,每年新增保障房上万套,房型多样,从单身公寓到多居室都有。这些房子位置也越来越好,逐渐靠近市中心或交通枢纽,配套也在不断完善——幼儿园、超市、公交地铁都会跟上。
这样一来,中低收入群体可以用较低的租金或购房成本,在城市站稳脚跟,告别漂泊租房岁月。
而高收入群体仍可以自由选择高端商品房、别墅等优质资产,享受专属服务与高品质生活。
.04
以后60%的家庭无需购买商品房
①中低收入群体因为经济压力,他们更倾向于保障房。毕竟,房租金低,售价也更便宜。
②原生家庭房产传承。
全国城镇接近45%的家庭拥有2套甚至更多房产,这也就意味着,这一部分家庭的子女未来根本就不需要买新房,光继承就足以解决居住问题。
③年轻人更倾向于保障房
相比商品房,保障房的租金起码比同地段商品房低30%-50%,这就吸引大量年轻人入住,用较低成本享受城市生活便利。
.05
房产新时代,普通人如何应对?
①精准定位需求。
买房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的需求和经济实力,如果是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,资金薄弱,不妨先申请保障房,等到事业有所成,再谋划改善。
如果已经组建家庭,并且经济比较稳定,可以权衡商品房和保障房的长期价值,做出理性选择。
②密切关注政策动态。
政策不可能一直不变,经常调整是常态,所以不管是申请保障房还是购买商品房,都要及时了解政策动态。
尤其是打算申请保障房,要及时了解申请条件、补贴政策、购房优惠等信息至关重要。
可定期浏览政府住建部门官网、关注社区公告,把握政策红利,不错过任何安居机会。
最后说一句:
双轨制时代来临,对于一部分人来说,意味着他们可以以更低成本享受城市住房和配套资源。
但是对于手上有大把房子的人来说,这就是个坏消息,需求的分流意味着他们的劣质房未来可能砸手里也找不到接盘侠,
所以,对于多套房家庭来说,该留该抛,一定要权衡利弊,建议保留核心城市核心区优质资产,那些郊区、超高楼、超老劣质房,还是提前止损更为明智。
炒股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